第115章(1 / 1)
梨汤熬制的时间可以来做烤梨,梨子去核去皮,先放入冰糖中连皮小火炖三十分钟,这样汤汁滋味足,也可节省烤制时间。
煮好的梨和梨汤分装到小碗里,每碗加入去核的红枣,再分别加入黑糖、生姜,陈皮、山楂,酒酿、干桂花做成不同口味,然后放入烤炉里烤四十分钟。
“今天可是有口福了,”三奶奶等人过来,也没空着手,拿来了炒的山中捡拾的干果,众人一边吃一遍聊天。
“可不是,早就听说宁澜手艺好,我来偷偷师。”
“你个懒货,人家都做好了你才来,偷哪儿的师。”
“嗨,偷不了师,当回甩手掌柜,只等吃也顶好不是!”
秋日里秋风下,热腾腾的炖肉和烤梨刚一上桌,白气就被吹散了。众人再顾不上说话,端起一小碗烤梨吃起来了。
等着的日子太难熬, 时间仿佛是放慢成了075倍速。京里、州城、县里久久没有信传来,宁澜也只得安慰自己,秋梨膏做法再繁复、耗时再长,到底是药食同源的, 不能常吃, 自然不像糖和酱油那般容易推广。
做秋梨膏需先将鸭梨洗净切丝,加老姜丝、罗汉果先煎五个小时, 取出头一道汤汁。锅内原料不扔, 加清水、红枣丝、百合再煎三个小时, 取出第二道汤汁;最后加清水,金银花、干薄荷再煎一个小时, 取出第三道汤汁。
第三遍时把汤汁滤干净,所有残渣就可弃之不用了。最后三道汤汁混合,加入冰糖、川贝粉上锅熬煮至汁液粘稠,能滴落成珠就算熬成了。
做一锅秋梨膏要费一天的功夫, 原以为十斤梨可以做出一斤秋梨膏, 实际上做出来只有四百克。宁澜额外做出五罐没加冰糖的,放凉拿梨花蜜拌了, 收起来自己喝。
“你忙活了几年种的梨树为的就是做这东西?”宁致文休沐时, 难得的带着管家来了作坊。
“是呀,正好我带你们瞧瞧, ”宁澜领着两人从配料间到清洗间、火炉房、灌装房挨个转了一圈,问道, “怎么样, 文伯?”
“还不错。”
宁澜撇嘴, “文伯好就是好, 不好就是不好, 您老人家好好夸我一句,这可费了我好几年的功夫,光研究怎么种梨树我的眼都要瞎了。”
宁致文吐字如金,“很好。”
“多谢文伯,”宁澜招呼二人坐下,用温开水冲了两杯秋梨膏。黏黏稠稠的膏体,舀一勺放在清水里,稍刻便化开了,焦褐的颜色化为澄净的琥珀色,浓郁的滋味也化为了清甜,“文伯,管家伯伯你们快尝尝。”
宁致文先拿起来闻了一闻,没有刺鼻的药味,只有淡淡的香气。喝一口,甜味儿中带点儿梨本身的酸,很清润,“是好东西,功夫没有白费。”
听到头一个正面反馈,宁兰高兴道,“可不,秋梨膏最适合秋冬服用,不仅可止咳、祛痰、生津,还能滋肺阴、护胃气。”
宁致文听完若有所思。
“这要旁人说这是药我可不信,酸酸甜甜的比药好喝百倍,”管家见宁致文不出声,开口打趣,“我要是再年轻十几岁,为了这东西,病都愿意多生两回。”
“承蒙管家伯伯看的起,”宁澜拿出五罐秋梨膏装了递过去,“正要去给你们送呢,可巧你们就过来了,省我跑了一趟。”
“多谢你了,总惦记着我们。”
两人正在寒暄,宁致文咳了两声,“我进门时瞅见你收起来了几罐,我要那个,你给我换换。”
宁澜表情一滞,保持微笑,“文伯,都是一样的。”
宁致文原是诈他的,见他表情有异,便知自己诈对了,“既是一样的,换了有什么妨碍?”
“没有妨碍,我去拿,”宁澜本想使个虚招,谁知宁致文紧紧跟着他,只好说了实话,“那是拿梨花蜜做的,一共只有五罐,给你一罐总可以吧!”
宁致文盯了他一会儿,确定这回说的是实话,便点头应下了。回到家就叫管家磨了墨,提笔写了几封信。
“老爷,你久不理会俗事,这次怎么肯为这秋梨膏给学生写信了?”
“吃了他这么些东西总不能白吃,”宁致文写完一封信要再检查一遍才会封起来,“也就在学生面前还有些脸面,再说未必能帮的上忙,这事在宁澜面前先不要声张。”
“是,”管家知道宁致文必不会为了这么直白的原因,也不再追问。
又过了十来天,刘承过来了,把他爹刚得的两块茶饼塞给宁澜问他,“你前几年说要和我做的大生意就是这秋梨膏?”
“正是。”
“费了不少功夫吧,那单子上写的益处和禁忌看的我眼花。”
宁澜在每罐秋梨膏上都拿麻绳系了一张单子,详细写明了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。秋梨膏一罐才400克,单子自然不会太大,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付钱请李修远等人写的。
“自然,十年磨一剑,别看那小小一罐,是我多年心血,”宁澜一脸淡定地吹牛。
“少来你,”刘承一听就知道宁澜在唬他,不过东西当真是好东西,他观察了一个月的效果才来的,“你不知道,你送去的秋梨膏我就尝了一回,剩下的都叫我家老太爷收起来了,说留给他的重孙孙们喝,宝贝的很。”
“隔辈亲么,你小时候老太爷肯定也这么疼你。”
“那倒也是。”